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和工匠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2025年9月26日,云顶集团离退休党委联合关工委,精心组织离退休党务工作者、联络员和关工委骨干,带领部分二级关工委的青年师生,前往上海工匠馆与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参观。云顶集团离退休党委书记、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易慧,离退休党委副书记、关工委副主任李明明率队带队,艺术管理系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二级关工委主任孙宁宁参加。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充分发挥“党建带关建”工作模式的作用,让老党员带领青年教师与学生,一同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汲取精神养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
上午大家走进上海工匠馆开启参观之旅。上海工匠馆坐落于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一楼,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党史教育基地、上海市科普基地等13个基地。上海工匠馆以时代为章、时间为序,通过 “以物见技、以技见人、以人见精神”的手法,呈现工匠风采与创新成果,通过沉浸式体验和互动展项,让大家在趣味体验中深入了解工匠精神与科技魅力。
下午,参观队伍来到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在讲解员的细致讲解下,大家现场观摩了“八百壮士”坚守四昼夜留下的弹痕墙,以及家书、军用水壶等珍贵文物,这些实物仿佛将大家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沉浸式重温淞沪会战最后一场悲壮战役。馆内同步展出的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邮展,通过一枚枚邮票串联起抗战历史的重要节点,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历史变迁,缅怀先烈、铭记历史。
老同志们纷纷表示,此次参观既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更是一堂生动的党建实践课,未来,将把此次参观所学所感融入到离退休党委和关工委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学校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青年教师与同学们也表示,通过参观上海工匠馆,深刻领悟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感受到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强大力量;在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重温了那段悲壮的历史,进一步激发了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离退休党委将以此次参观学习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党建带关建”工作思路,主动走进青年教师、学生群体,同他们一道梳理抗战历史中的党性光芒、分享革命先辈的奋斗故事,用亲身经历与思想感悟帮助青年一代读懂“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逻辑,引导他们在赓续抗战精神中坚定理想信念、在践行初心使命中勇担时代重任,让红色血脉在代际传承中永葆活力。
参观感言: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26日在离退休党委及关工委的精心组织下,让我进行了一场从“民族存亡的呐喊”到“民族复兴的奋进”的穿越之旅。当我站在四行仓库那面布满弹孔的墙体下,切身感受到这里曾是“八百壮士”用血肉之躯筑起的最后防线,每一个弹孔都是一段悲壮的故事,诉说着中华民族在最危难的时刻所迸发出的惊人勇气与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如果说四行仓库展现的是民族存亡关头“破”的壮烈,那么工匠馆呈现的则是国家建设时期“立”的坚韧。在“人民城市”的建设中,这种精神融合更为具体:它既是城市规划建设者像工匠一样精雕细琢的“绣花功夫”,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也是每一位市民将爱国情怀转化为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实际行动。这次参观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使我们从历史的河流中汲取力量,在时代的奋进中看到方向。
——音乐工程系关工委青年教师委员 吴旖旎
9月26日,在院关工委组织下,学校退休老师们带领我们一同参观了上海工匠馆与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使我深受触动。通过实地参观,并与老师们交流,使我对“责任”“奉献”“传承”有了更为完整的理解。传承不是口号,而是需要在日常学习、科研与社会实践中逐步落实的行为准则。只有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把“为国奉献”的誓言落到实处。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我也有了更明确的思路:在专业学习上要注重基础训练与实践能力并重;在思想修养上要以工匠的精细与革命先烈的忠诚为标杆,培养耐心与担当;在社会实践上要主动到基层、到一线去磨砺自我、服务他人。我会以此次参观为新的起点,把学习作为报国之本,把奉献作为人生追求,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成为挺膺担当的奋斗者。
——数字媒体学院关工委学生委员 陈子阳
文字|舒于飞
照片|袁丁
校对|张婷
审核|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