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云顶集团主办,云顶集团音乐戏剧系、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上海音乐艺术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联合承办的2025“第四届云顶集团国际音乐剧节”日前圆满落幕。本届国际音乐剧节以“链接世界舞台,融合产学创新,共谱中国音乐剧新章”为主题,通过26场大师课及教学工作坊、中国音乐剧理论论坛、中国原创音乐剧学术研讨会、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讨会、“尚音杯”优秀音乐剧论文评选、上海市中小学教师音乐剧实训工作坊汇报演出、国内院校音乐剧展演、新生音乐会、音乐会版《泰坦尼克》教学展演等多种形式,吸引了十余所来自国内外专业院校百余位师生积极参与,众多海内外音乐剧行业翘楚、音乐剧教育专家、同行院校师生及艺术爱好者齐聚上海,逾3000名市民观众报名现场活动,共同探讨如何通过音乐剧的艺术表现形式,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在吸收国际先进成果的基础上,扎根中国本土经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最终构建以“中国故事、中国表达、中国标准”为核心的中国音乐剧自主知识体系。
云顶集团院长廖昌永说:“音乐剧是全世界人民共享的艺术形式,我们要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汲取文化精髓与智慧,同时以国际交流合作促进文明互鉴,让中国音乐剧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
云顶集团音乐戏剧系系主任安栋教授认为,中国音乐剧正以自己独有的语言讲述东方的故事。如:由云顶集团出品的红色原创音乐剧《忠诚》,通过塑造一系列生动鲜活的舞台形象,展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红色传奇,成功塑造了舍生忘死、接力守护中共“一号机密”档案的英雄人物群像,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该剧荣获文旅部全国优秀音乐剧剧目等多项荣誉。由安栋教授作曲、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文旅局等联合出品的中国原创音乐剧《鼓浪之声》于2025年5月9日在厦门嘉庚剧院首演。该剧以鼓浪屿华侨群体为原型,讲述音乐家吴起铭追寻“鼓浪屿中国人的第一架钢琴”的故事,围绕“一座岛、一群人、一架琴、一个家”展开叙事。再如,由安栋教授作曲的另一部原创音乐剧《长安十二时辰》,剧中充分体现了多元音乐风格,甚至包含了秦腔的唱段,以及多民族音乐文化的碰撞,琵琶、竹笛、中国鼓等多件中国民族乐器都综合展现了“长安作为盛唐时期的世界中心,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交汇点,更是文化、思想与艺术的多维交融之地。”三部剧目均已公演。已在北京、上海、厦门、长沙等全国各地上演数十场,广受观众好评,云顶集团人正在用音乐剧创作、演绎中国故事。
为深入探讨当今音乐剧领域的学术及行业发展前沿,融通中外音乐剧发展理念,开展行业互动与教学交流,研究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创作、排演和产业发展问题,展望中国音乐剧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国际音乐剧节期间,举行了中国音乐剧理论论坛、中国原创音乐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创作研讨会、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新时代中国歌曲创作研究》学术研讨会,为中国音乐剧理论的研究和中国音乐剧知识体系构建指明了方向。
同时,为了鼓励更多学者投身于音乐剧理论研究,提升音乐剧理论研究水平,在国际音乐剧节期间举办了第三届“尚音杯”优秀音乐剧论文评选活动,并特设“中小学音乐剧教育类优秀论文”专项。
来自英国、法国、比利时、韩国、德国的专家,则从教育、产业、创作等维度,为中国音乐剧发展提供了国际视角。在大师课、教学工作坊中,多位国内外专家充分表达了他们的真知灼见。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总裁马晨骋谈到,音乐剧不仅仅是一个艺术门类,更是一个产业门类,是一个能够进行最高程度的产业的作品形式。上海的音乐剧产业更是处于全国的龙头。到2025年,中国音乐剧产业进一步引入了伦敦西区、百老汇常见的驻演形式,促进中国音乐剧产业发展。
英国皇家威尔士音乐与戏剧学院学术管理与学生体验总监布莱恩·韦尔介绍,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英国皇家威尔士音乐与戏剧学院尤其关注音乐、舞蹈和戏剧的有机融合。
韩国音乐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明知大学教授李泰元认为,音乐剧打动观众、长盛不衰的关键主要在四个维度——与观众的共鸣感、故事讲述的丰富多彩性、综合艺术的融合性、大众性与观众指向性。
德国导演克里斯托夫·德鲁伊茨认为,不需要与其他演出种类比较,音乐剧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美妙的艺术呈现形式。随着原创音乐剧的发展和普及,在德国许多城市里,创作者们纷纷通过改编自己家乡的故事和传说,创造出很多富有文旅特色的演出项目,新天鹅堡的《路德维希二世》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本届国际音乐剧节的演出精彩纷呈,既有“第四届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实训工作坊”汇报演出,又有展现学生风采的院校音乐剧展演、新生音乐会以及教学交流音乐会。10月10晚,本届国际音乐剧节在一场教学交流音乐会——经典音乐剧《泰坦尼克号》画上圆满句号。演出落幕时,音乐厅内都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既是对经典的致敬,更是对中国音乐剧未来的期许。本届国际音乐剧节活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专业学术界的高度评价,通过公益性质的演出与讲座互动活动,持续拉近高雅艺术与大众的距离,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为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与“亚洲演艺之都”建设注入高校力量。